当前位置:对照品 > 新闻中心 >
查询时请注意选择相应的产品编号
地质环境,因努力而改变
      
  回望改革开放30年风雨历程,一幅幅地质工作变迁的历史长卷缓缓展开。其中,一幅勾勒出地质工作成长中最核心的变化:从单一的资源保障转向资源、环境并重。地质环境工作也在这30年中获得了空前的发展,在保护与利用水、土、生物资源和生态系统、控制环境污染和改善环境质量、防治自然灾害等方面,成为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先行力量。
  环境问题益增呼唤地质工作
  改革开放在给我们带来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,也令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也受到日益严重破坏:水资源供应危机、土地质量下降、生态系统失衡、环境污染严重、自然灾害频发……
  在众多环境问题中,地质灾害无疑是破坏力最强、影响最为广泛的。近年来,特别是在汛期,我国以崩塌、滑坡、泥石流、地面塌陷等为主的突发性地质灾害多发、频发。
  由于地下水、地热、石油、天然气和其他矿产资源的开发,特别是地下水的不合理开采,地面沉降、地裂缝等缓变性地质灾害在中东部平原和沿海地区迅速发展。目前,地面沉降严重的城市已超过50个,尤其集中在长江三角洲和华北平原。地面沉降和因不均匀地面沉降而产生的地裂缝对道路桥梁、防洪设施、地下管线、房屋等公共基础设施造成严重破坏,每年经济损失达数十亿元。
  水是生命之源,但如今,水的问题已成为很多地方发展的最大瓶颈。一方面,许多地方水资源缺乏,如华北平原已形成区域性地下水降落漏斗,全国严重缺水城市超过100个;另一方面,水体污染严重,地方性砷中毒、地方性氟中毒、克山病、大骨节病等地方病多发。
  在矿山,环境问题更为集中而突出。由于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长期忽视环境保护,我国的矿山环境问题多而复杂,不仅有“三废”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矿山水生态失衡等问题,还经常引发开采沉陷、地面岩溶塌陷、地面沉降、地裂缝、崩塌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,对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质量、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。
  在严峻的现实中,在各种环境问题的压力下,地质工作将目光投向环境领域,是历史的必然。
  宏观政策推动地质环境工作定位
  从另一个角度看,在种种环境问题呼唤地质工作的同时,地质工作也在寻找着新的生存发展的空间和途径。改革开放后,逐渐建立了与国际大市场相融合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。新形势下,地质工必须寻找新的历史定位———既是经济建设的先行,又贯穿于长期建设的全过程,渗透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。其中最大的变化,就是迅速进入各个与环境相关的领域,保障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环境安全。
  中央政府对于这个问题的思考也逐步深入和清晰。尤其是1999年,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的召开,更昭示着中国的最高决策层已将“资源和环境”视为国家发展的根基和必须长期关注的焦点之一。与之相应,我国的地质工作管理职能也在不断拓展。从1982年5月地质矿产部成立时,始设环境地质司,到今年国土资源部新“三定”方案中又将地质环境司职责再次拓展,环境地质工作逐步被重视和深化。
  在国家宏观政策的推动下,广大地质工作者也逐步厘清了地质工作越来越广泛的服务功能,走在地灾防治、城市规划、新农村建设、贫水地区找水供水、地质旅游景区建设等种种环境地质工作的最前沿。
上一篇:铅是一种毒药也是一个非常有用的金属 下一篇:环境地质内涵在实践中日益丰盈



    无法在这个位置找到: xy/left.htm

    

    2011-2018 北京莱耀生物版权所有豫ICP备17046142号